钱学森和王淦昌为什么与何祚庥对“水变油”的看法绝然不同
2013.02.13
(一)
百科名片
百科名片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出生,江苏常熟人,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百科名片
(二)
三位科学家对王洪成“水变油”的看法绝然不同,他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看法上的分歧,问题出在哪儿?让我们来试探讨论这个问题。
钱学森:
[《一腔赤子情满胸报国志
为什么对党和人民忠贞不二?》作者:龙江墨客http://blog.sina.com.cn/wurengeng]
王淦昌:
王洪成同志这一个重大发明,将对国家对人民有非常大的贡献,我钦佩之至。希望王洪成同志继续努力,加紧工作,使这种发明更臻完善,成为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何祚庥:
………
早在1994年水基燃料被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称颂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时候,何祚庥对这个重大发明不屑一顾。因为,在他的眼里,“水变油”是“试图试图推翻某些已经科学建立的科学原理或科学事实”的典型伪科学(见何祚庥1995年发表文章《“科学与伪科学世纪末的较量》),“依据科学基本原理,本来真伪分明,没有必要通过实验鉴定”(见何祚庥起草并签名的41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调查“水变油”的投资情况及其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后果》的0787号提案)。由此可见,何祚庥把基本原理当做圣经,根本没有通过实验判断“水变油”发明真伪的意愿和要求。
1995年5月,鉴于身披“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战袍的何祚庥已成为批判“水变油”的旗手,王洪成决定让哈工大校长、教授杨士勤给何祚庥写信,或打电话,请他来哈现场考察“水变油”试验,以正视听。结果,杨士勤“三请诸葛亮”(见何祚庥著《我是何祚庥》第25页),都被后者以各种理由拒绝。请看何祚庥是如何作出解释的:“但当时我却不敢答应他去,这个实验,从我看来,王洪成肯定调了个包,怎么调包,手法我不知道,我也不会。但是我到了哈尔滨,两眼一抹黑,和胡传奎到了沙家浜差不多。变魔术的人翻一个跟头就拿一盆火来,我怎么敢去。他请别人,别人也不敢去。去了以后‘水变成油’,要你签字、画押怎么办!但如果我不敢去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你说他是假的,请你做实验你又不来,你又批判他为科学,你得讲理呀。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见何祚庥著《我是何祚庥》第25页)。
(三)小
钱学森和王淦昌都亲自进行了参水率为100%的“水基燃料”配制与燃烧试验,王院士竟亲自做了三次检验后确认:“王洪成同志这一个重大发明,将对国家对人民有非常大的贡献,我钦佩之至。”他们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囿于已有物质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敏锐肯定王洪成“水变油”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它将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开拓许多新学科领域,意义十分重大。
他们是唯物主义者,辩证地看待人类的知识体系不是静止固化而且靠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
钱学森总结并绘制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在已有11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框外边画了两个圈,里面一圈写的是
他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坚持真理。他们是中华儿女的光辉榜样。
何祚庥与钱学森王淦昌相反,在未亲自参加试验的情况下,认为“水变油”违背能量守恒定理,悍然将水基燃料打成伪科学,他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与同伙甚至于1995年末以“打着‘水变油’旗号进行经济诈骗”罪名,把发明人王洪成诬陷入狱。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杨士勤先后多次邀请何祚庥赴哈实际考察,都被何拒绝。
何祚庥对“水变油”的判断不是根据事实,而是主观意断,是唯心的。他崇拜西方思维模式,认定微观分析逻辑思维唯一正确。把西方思模式绝对化了,走上了形而上学。他妄图取消中医,说明他全盘否定东方思维模式,否认总体观察普遍联系而形成的综合思维模式。
如果低温裂变成立,它将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开拓许多新学科领域。彻底改变能源危机,对未来能源,环境和军备以及人们的生活等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意义十分重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歌教授来信写道:将水变为燃料的技术统统归于冷核变化过程,分为两大类:1.使用添加剂诱发冷核裂变、再在模板振动频率诱导下冷核聚变为模板物质,王洪成的发明属于此类;2.利用真空能打碎氧核,然后在模板诱导下聚变成模版物质,在德国工作的俄罗斯科学家V.Klauser的发明属于此列,他称之为新化学(核变化)技术;德国已经在阿联酋建立产业化基地,开展大规模商业生产,已建成日产两千吨的装置。美国海军也已着手在军舰上使用水变油的改造工作。
我国己贻误了20年,作为中国人能不为之着急吗?!政府应赶快解禁,再亦不能等待了!

